13cover_type-blog480
簡單說,底特律市的破產與汽車業實在沒太大關係,更像是一個失敗的地方自治團體與一座陪葬的城市



首先,讓我們區分兩個名詞

1.底特律市(Detroit MI.)
2.底特律都會區(Detroit metropolitan area)

螢幕快照 2019-05-06 00.41.55.png

 

圖一:整個底特律都會帶的衛星影像,實際的底特律市範圍只集中在畫面中下方由迪爾柏恩、紹斯菲爾德、沃倫等地圍起的小區域中


現在講到底特律(Detroit),大家想到的大概就是媒體所謂"沒落的汽車城",景象不外乎是荒煙漫草中的荒廢房屋、屋頂破裂崩塌的舊廠房、破落街道上零零散散擁槍的低收入有色人種,高失業率、高犯罪率、人口流失、稅收不足撐不起基礎建設的維護更新、預算不足導致警力與消防人力不足。簡單說,一個城市發展中的最壞情況大概都發生在這裡了。

但此時不禁要問,難道底特律真的沒了嗎?

一般認為,底特律市的衰退始於1967年的底特律騷亂(1967 Detroit riot),這場騷亂導致當時發展到巔峰的底特律市開始走下坡,伴隨著郊區化的加速進行,大量人口、尤其是中高收入的白領階級白種人紛紛搬往西南方的Dearborn、西北方的Auburn hills, West Bloomfield、甚至是北方的Sterling Height等地,而今日這些地區仍然擁有相當高水準的發展,不只是美國燃料電池、部分生物科技的發展重心,當中West Bloomfield更是密西根州有名的高級住宅區,最有趣的是,當我們加入這些郊區進行統計後,整個大底特律地區的人口其實變動不大。

同時,底特律雖然號稱汽車城,但三大汽車廠(福特Ford、克萊斯勒Chrysler、通用汽車GM)的總部除了通用設在底特律市外,克萊斯勒位在北方的奧本山(Auburn hills),而福特的第一輛T型車雖然是在底特律市的皮科特(Piquette)首先產出的,但很快就改由位在西南方的迪爾伯恩(Dearborm)的紅河工廠生產,其總部亦留在該地,而三大汽車廠的其他數間汽車工廠、研究中心亦散佈在環繞底特律市的底特律都會區。也就是說,底特律市本身是個空殼,除了僅有的通用的Detroit/Hamtramck assembly 與克萊斯勒的Jefferson North assembly plant二座汽車工廠外,他與汽車業的實質關聯只是多數車廠工人的居住地,更明白的說就是,汽車業賺錢它能獲得的稅收有限、汽車業衰退他也一定沒好處。

真相,其實比一般媒體的資訊複雜許多

近年媒體的報導多半模糊了底特律都會帶(Detroit Metropolitan area)與底特律市(Detroit MI.)二者,縱然汽車業的衰退對他們造成極大打擊,但真正一蹶不振的是後者。為什麼底特律市脆弱的一擊就倒,這則牽扯很廣的層面,以下礙於篇幅簡單描述。

底特律市長期以來,就是一個汽車業快速發展下的熱錢集中地,他本身沒有什麼真正穩固強大的工業基礎(只有通用與克萊斯勒各一座廠)、不算是區域的金融中心,頂多算是美加兩國間的一個重要貿易口岸(底特律-溫莎間目前有一座橋樑與一座隧道)與工廠工人主要居住地,但Downtown的高樓卻在20世紀初期四面八方湧入的資金炒作下一棟一棟建成,公共建設也在伴隨減稅的優惠政策鼓舞下,由各車廠與企業投資興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快速的擴張使它開始併吞四周的地區,並在1960年代初期達到180萬人口的規模,儼然也是個大都會,但這種
蠶食鯨吞的發展方式,加上缺乏長遠規劃的模糊施政走向,以及長期存在的嚴重貪腐問題,造成附近城鎮開始透過公投抗拒合併,這當中最有名的就是擁有福特車廠的迪爾伯恩,始終不願併入,而這樣的選擇在事後來看更是令人玩味。

 

 螢幕快照 2019-05-06 02.22.18.png

圖二:從地圖可以清楚看到,底特律市的北方邊界大約在8 Mile Rd(M-102).,東南方有一個Grosse Pointe Park小區,西南方有迪爾柏恩、中心亦有兩塊相連接的獨立行政區,分別是左邊的Highland Park、右邊的Hamtramck,後者曾是荷蘭移民的社區,並擁有通用汽車的Detroit/Hamtramck Assembly車廠。值得注意的是,底特律市本身是個邊境城市,也是美加邊境上美國側最大的城市,因此下方底特律河對岸即為加拿大的溫莎(Windsor)

 

 article_landing_06DETROIT2-slide-RH90-jumbo_13293  

圖三:底特律北方市區由Highland Park向Downtown遠望,遠方黑色建築群是GM總部所在的文藝復興中心(Renaissance center),下方在空屋拆除後稀落的房屋分布如鄉村,讓人很難想像曾經是個遍佈密集整齊房舍的完整社區 (圖片來自http://www.deadlinedetroit.com/)

 

3044390985_0b4a965d7e_o

圖四:底特律河畔的文藝復興中心,中央擁有1298間客房的Marriott酒店至今仍是西半球最高的酒店建築,而這整組共七棟的商辦、旅館、商場複合型大樓,是1970年代中期三大汽車廠為挽救病入膏肓的底特律市經濟所進行的最後一次超大型投資,取名文藝復興中心更是期許透過它帶動的房地產、旅遊、商務機能,能成為帶動底特律市復興與經濟再次成長的動力。然而事實證明一切徹底失敗,異想天開的計畫不只未能扭轉經濟劣勢,反而使得持有它的通用汽車公司財務狀況更為艱困。(圖片來源:Flickr用戶Ray Dumas)
 

因此當石油危機發生,汽車業開始萎縮,加上先前1967年動亂大量流失的白領階級人口,嚴重影響底特律市的稅收並造成財政緊縮,接著就是一個無止盡的負面循環,稅收減少、公共服務品質下降、生活品質下降、人口加速外流,更意外的是當年靠企業投資的各項公共建設因為原本投資者自身難保,紛紛由市政府收回自營,令底特律市的財政狀況更是雪上加霜。最後在接連幾任市長都因貪腐甚至各種犯罪入獄後,底特律市終究走向破產的最終命運。

綜上所述可知,底特律市的衰亡並非無跡可循,事實上早在50年前,這整個流程就已經展開,然而城市在20世紀中期獲得充裕資金的發展階段,就沒有開始規劃產業升級甚至招商使產業類型多元化,到1967年動亂結束亦未有效安定民心造成郊區化加速進行、甚至後期政府未試圖力挽狂瀾反而更為貪腐,再再促使底特律市越趨堅定的走上破產一途。但另一方面,美國的都市發展本有其特別之處,其中
相對明確的種族劃分,在底特律市發展更占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簡單說,白人會傾向居住在白人占多數比例的社區,而一旦社區中有色人種(特別是黑人與老墨)慢慢移入並增加,白人會傾向移出,後續較低收入的白人、有色人種移入並帶來稅收的減少與高犯罪率,造成社區的水準亦趨低落,這也是汽車文化帶動的城市擴張與郊區化的重要推力之一,同心圓模式的城市發展理論的主要基礎,因此撇開東岸發展歷史較悠久的大城市不談,美中與美西大城市的發展多半循著這樣的方向,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芝加哥,而底特律只是走在同一條路線上卻因動亂處理不當而轉型的更為不順。此外,美國更有趣的現象在於,一個中上水準的住宅區,可以緊鄰著整片的低收入社區,也就是圖五、圖六、圖七底特律市與Grosse Pointe Park交界處的那種情況,低收入社區充滿各式各樣的財產、暴力、毒品犯罪,街道雜亂、居民多以公車或便宜二手車代步,然而這樣的犯罪情況卻會在交界線停止,甚至不會延伸到馬路對面第一排的高級住宅區,因此在美國開車時,運氣好就會看到一側的黑人抱著大音響走在破裂且不滿垃圾的人行道上,對面的高收入白人卻悠閒的拿著水管為青綠的草皮澆水之類無違和的景象,也就是說,其實在美國人的概念裡,因為地廣人稀一個社區甚至是可以棄守(或著用abandon)的,而強烈的社區意識與依然存在的種族問題,深深的影響、甚至限制著城市的發展。底特律南方的迪爾柏恩就是極佳的例子,雖然緊鄰著有色人種為主的底特律市,但市長Orville L. Hubbard卻仍能以警察支援的暴力手段公然阻止非裔美國人移入,他曾在1948年公開表示拒絕興建低收入住宅"免得迪爾柏恩變成黑鬼的貧民窟"、也曾在1967年動亂時告訴警察"見到暴民(當年動亂主要由黑人參與)儘管開槍",言談思想中皆帶有強烈的種族歧視,但Hubbard這個極右派的角色,依然在當地獲得長期的支持,並直到1976年才結束了持續長達36年的任期,甚至可以說,迪爾柏恩的拒絕合併,除了對底特律市內部長期存在的種種問題不信任外,某方面也與欲維持較高的白人比例有關,直到Hubbard卸任後30多年,迪爾柏恩的黑人住民依舊僅占9.8萬人口中的1.3%。

這裡必須強調,雖然美國表面上對種族問題是個兼容並蓄、強烈要求政治正確的國家,但實際上種族歧視、衝突,仍深深的影響著美國社會的發展(最近一次是1992年的Los Angels Riot),而在觀察美國的城市發展時,種族的因素更是影響每個區域收入、經濟活動種類、治安等情勢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底特律的問題上,汽車業的衰退與出走只是表面,其實早在1967年動亂前,底特律市因汽車工業的需求造成的大量有色人種低收入工人的移入,即已產生零星衝突與少部分白人的出走潮,前述迪爾柏恩的例子更讓我們明白,底特律地區在美國境內本來就是種族問題相當嚴重的區域,因此對於白人的移出,動亂只是一個強化的作用,根本的問題還是長期存在的歧視、衝突與矛盾。

 

螢幕快照 2019-05-06 01.25.52.png

圖五:邊界的放大圖(2013-10),中央黃線的Alter Rd.大約是底特律市與Grosse Pointe Park地區的邊界,可以清楚看到上方的底特律市轄區範圍,已經在鄰里穩定方案的政策推行下拆除了多數的空屋(以降低犯罪率與蓄意縱火消耗的社會成本),但隔著馬路,對面的Grosse Pointe Park依舊是生氣蓬勃

 

 

螢幕快照 2019-05-06 00.57.30.png

圖六:這是過了Alter Rd. 底特律市方向平行的第一條街 Ashland Rd.,可以看到大量拆除房屋後留下的雜草空地(2013-9)

 

 

螢幕快照 2019-05-06 01.02.47.png

圖七:這是Alter Rd.在Grosse Pointe Park平行的第一條街Barrington Rd.,完全是一個典型的一般住宅區,再與上一張圖比對即可明顯看出,僅僅前後三條街,卻有著天堂地獄般的分別(2013-9)


 

所以暫時回到台灣,若要說台灣與底特律情況可能近似的城市,那大概就是高雄,二者間相似之處,那大概就是都市擴張的腳步太快,造成核心市區的居民往外遷移(例如鹽埕、三民等遷往左營,而在台中這個現象在台中火車站附近也很明顯),而這個核心地區過去的公共建設投資(下水道、電力網路、公共運輸等等)便開始閒置,造成政府財政負擔的加重,簡單說就是相同的人口與稅收,卻得支持更多的基礎建設維護開銷,這也是近年開始鼓勵舊市區都市更新的原因,並不只是為了炒房,他背後有更深層的都市永續發展與財政考量。

(TED上搜尋Detroit有個黑人有介紹,雖然她的底特律再造計畫真的是天方夜譚,但有些都市發展的概念可以參考)

但同時,高雄與底特律根本的不同在於,高雄本身的行政區包含工業區,高雄的人口遷移雖然明顯但僅限於市轄範圍內的區與區間流動,因此它不會出現底特律那樣人走了就沒稅收,甚至外縣市工業發展的好好自己卻一毛錢也拿不到的情況。要了解,美國垮的是一個孤立無援又沒什麼產業基礎的底特律市,而不是整個底特律都會區,事實上環繞它的地區至今發展的大都不錯(一般以底特律市北方的8 Mile Rd.為分界),如前文提到的迪爾伯恩、奧本山,縱使汽車業蕭條,他們也維持了一定的水準,並致力於產業的升級與多元化,鼓勵與汽車產業息息相關的燃料電池等高科技廠商進駐,二者相輔相成也算是一個成功的轉型。但不論週圍如何發展,在地方自治的前提下底特律市這個大空殼完全分不到錢,因此你也可以說,縱然它自身不爭氣是事實,但這個制度也加速了他的滅亡。

退萬步言,其實要把一座城市經營到底特律市那樣慘澹,需要天時地利人合,城市會有擴張、衰退,但只要有基礎在就不會輕易的衰亡,理由很簡單,建設一座城市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舉凡基本的都市規劃、自來水系統、污水下水道、電力系統、警察局消防局、醫療系統等,甚至是私人的房地產投資、商業投資等,撇開可能存在的複雜產權問題,去發展一個已經具備基礎建設的地區,遠遠要比重新規劃開發一個不存在任何機能與住民的容易,已經投下資金的政府與投資人也會傾向先去維護這些已建成的投資。同時
,城市的發展不是絕對的,他與產業結構變化、國家資源分配、甚至城市自治政府的施政能力與遠見都息息相關,並不是成為最大的城市才是一種勝利與成就,相對的如何帶領城市適應整個大環境的變化,調整城市的格局,並讓這個城市現有的建設投資、甚至未來的規劃能發揮最大效益,才是重點。

生產鏈模式的開展、甚至是汽車文化的興盛,底特律的過去直到今日依舊是美國人的驕傲,但同時,他後期的衰敗無疑是美國人心中的痛。早在底特律破產前約十年,美國國內就有不少輿論看不下底特律市行政體系的貪污腐敗與接近停滯的行政效率,甚至有主張州政府、甚至聯邦政府應主動介入處理,以維護這個在美國歷史與文化上帶有無可取代重要性的城市,繼續他的榮耀與使命,但底特律市長期頹靡的行政組織與龐大且複雜的負債,加上美國(更準確是密西根州)明確的地方分權制度,使它成為一個沒人敢接手的燙手山芋,接著連續幾年的破產風聲中,大家開始討論一旦破產要由誰來接管,究竟是底特律所屬的韋恩縣、密西根州州政府、甚至是聯邦政府,最終在持續數年紛擾不休的爭論中,底特律市也終在2013年宣告破產。

13cover_type-blog480  
圖:最新一期的紐約時報雜誌,也在探討底特律破產後的發展與各種可能 (圖片來源:2014-7-13 NYT Magazine)


發這個文也是希望,未來大家在思考底特律市破產的問題時可以多一些不同的想法,也真正明白事實真相,希望媒體人發文也可以多做做功課。

註1: 小弟不是都市計畫專家,只是看了唐湘龍這篇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台中vs高雄:我的雙城記-103344465.html ) 有感而發,以上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註2: 紐約時報的一篇新報導 http://www.nytimes.com/2014/07/13/magazine/the-post-post-apocalyptic-detroit.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llysa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